泓华诊所  |   泓华医疗  |   ENGLISH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泓华介绍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分级诊疗时代来临 全科医生如何接得住?
2017-03-13 10:34:24    点击:
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家庭签约服务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越来越受关注。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界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回应政协委员关于全科医生建设的问题时指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确实需要进一步加强”;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地市”。

 

怎样在实践中落实这个政策?只有基层能够“接得住”,患者才会“愿意去”,后面的社区首诊的分级诊疗等才能水到渠成。关键是,现阶段基层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人才资源如何才能能接得住?形势并不乐观。

人才不足仍是老大难

 

农工党中央常委、原秘书长陈建国委员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表示,尽管国家非常重视全科医生建设,但目前现状并不乐观,在近400万的医生队伍中,全科医生只有19万人左右,占总医生数不到5%,“发达国家一般都在50%”。

 

农工党中央常委、原秘书长陈建国委员

 

据了解,2017年农工党中央提交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提案39篇,其中,陈建国的提案就是希望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全科医疗体系建设。

 

在他看来,我国要实现分级诊疗和家庭签约服务,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单靠现有的全科医生队伍和水平,难以实现。

 

为了解决全科人才缺口,增强全科医生积极性,国家相继开展了转岗培训计划、定向培养全科医生计划、在岗全科医生技能培训等政策。略显遗憾的是,目前效果并不明显。张建国指出,我国每年毕业的全科医学专业学生达40万左右,但大多由于全科医生职业发展路径不明晰,收入、学科地位以及社会认可度低等原因而流失。

 

于是,出现了一边是政府积极出钱出政策,一边是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另改他行的尴尬局面。本是两情相悦,结果却相爱相杀,问题出在哪儿?

 

付出与收入不匹配

 

当某一行业出现大量人才队伍流失的情况,薪酬收入与付出极不匹配几乎都是问题之首,全科医生也不例外。

 

据了解,在实际承担的医疗职能中,全科医生肩负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两项任务。这意味着除了医疗本职工作之外,还需要承担预防保健、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任务。胜任这些任务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全科医生在心理咨询、健康管理、营养,以及各专科知识上都要达到相应水平,并取得资格证书。

 

尽管付出极大,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当前全科医生特岗制度依然主要依靠财政补贴,家庭医生服务主要以政府采购为主,每人每年120元左右的签约收费标准。“全科医生的收入仅为专科医生收入的一半,加上有关人事制度改革滞后,缺乏有吸引力的政策支撑,使得全科医生付出和回报存在巨大落差。”在陈建国看来,当前的职业收入水平和政策支持难以满足全科医疗服务的高水平发展和全科医生的个人发展要求。

 

职业发展路径不明确

 

根据国务院2011年颁布的《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但两者之间以谁为核心,一直存在争论,且在医院落地存在诸多难点。

 

我国全科医生培养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但当成为全科医生后,大半以上的精力和时间却不能围绕着临床进行,而更多地承担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健康宣教等工作。

 

“这种落差使得其对自身职业前途迷茫,看不到发展空间。”陈建国介绍,很多全科医学学生毕业后都选择跳槽到其他行业,与全科医生职业前途存在很大关系。

 

问题并不止于此。健康界查阅资料了解,尽管社会上存在“全科医生地位不高,不受重视”的说法,但事实上,早在2012年全科医学就正式被列入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目录,与内外妇儿科等同列。然而,同为二级学科,全科医学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至今开设全科医学专业的医学院校并不多,在医院中建设全科医学科的三甲医院也不多。

从前端的医学教育到终端的临床,全科医生都存在断层问题。

 

陈建国提案:鼓励通过社会力量、互联网医疗加强全科医生体系建设

 

针对医生总量、尤其是全科医生数量不足,医学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陈建国提出运用互联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手段加强全科医生体系建设。“我的提案的核心是,运用互联网医疗加强全科医生体系建设。”

 

在他看来,在现有体制和政策下,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很难迸发出不一样的活力。“可以通过社会力量如民营医院、互联网医疗来进行补充,而不仅仅是走政府采购全科医生服务的模式。”

 

陈建国告诉健康界,通过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手段,以平台的形式为全科医生体系建设提供服务的代表莫过于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微医承建运营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既充分地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又充分引进了社会力量的参与。”

 

陈建国提案的核心要点有六:

 

第一,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在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制定的标准下,建立一个全周期、标准化的培训平台,展开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在职培训,为专科医生、乡村医生提供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并且提供相关实践课程,建立全周期培训和考核机制。“这个平台很重要,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将其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引入社会力量加入全科医学培训领域。”

 

第二,通过互联网手段,打造全科医生、家庭医生、专科医生相互沟通的信息平台。“全科医生毕竟是全科性质的,在面对某些专科的时候,它不能为患者提供专科方面的服务,如果有这样一个信息沟通平台,它就可以既集合全科类服务,也能对专科方面服务提供指导。”

 

第三,在社会力量的加入下,建立全面的患者数据管理平台。当前全科医生在面对签约患者时,虽能获得简单的患者数据,但是无法运用起来。“通过患者数据管理平台,可以进行病种的比较、人群健康预测等,真正做到以健康为中心。”

 

第四,搭建双向转诊平台。在陈建国看来,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最缺乏的是沟通,“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基层医疗机构包括患者在内的诸多资源都难以留住,有了转诊平台后,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借助上级机构的力量,清晰地指导患者就医去向,适合在基层治疗的就留在基层,不适合的就往上转,实现‘患者未动,信息先行’。”

 

第五,建立全科医疗服务绩效管理和分配平台。每人每年120元左右的签约收费标准,在陈建国看来,难以满足全科医生的需求。

 

此外,加上其绩效与签约的患者数量及相关服务挂钩,因此绩效的管理是否科学、合理,事实上直接影响全科医生收入。“应通过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调动家庭医生的服务积极性,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家庭医生服务的精细化管理,将家庭医生收入与签约服务数量、社区首诊率、转诊率等指标进行挂钩,对全科医生的绩效做出全面、公平的评价。”

 

第六,构建连续性诊疗数据平台,鼓励商业保险设计全科医疗服务险种。陈建国建议完善诊疗过程中数据的采集、整理、使用标准,明确转诊机构间数据分散存储与合理共享的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尽快出台诊疗信息的科研和市场使用的管理办法。

 

作为支付方,保险一直是医疗不可或缺的一方。陈建国指出,应对符合要求的商业保险公司开放相关数据,通过设计符合大健康观的新险种,让全科医生能够提供连续主动的全科医疗服务。

 

【泓华医疗】国际标准,连锁医院、诊所,提供临床诊疗、家庭护理、医护上门、专家会诊、绿色通道、海外医疗,一站式全面医疗服务。下载泓华医疗APP:http://dwz.cn/oasismedical 让健康更简单!咨询电话:4006070099。

 
\
扫一扫下载泓华医疗APP了解更多内容

上一篇:男人长寿的7大好习惯,看看你有几个?
下一篇:捏脊不是儿童专利,原来成人也是可以捏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