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华诊所  |   泓华医疗  |   ENGLISH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泓华介绍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泓华医疗曾人雄: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医疗管理团队
2016-10-14 09:29:18    点击:
  \“投中集团股权投资行业主题沙龙——医药健康专场”在北京举行。本次沙龙邀请了来自各大PE机构、产业投资机构、优秀医疗企业等机构的业内人士,共同探讨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推动企业与PE机构之间的互动,实现资源与经验共享。泓华医疗董事长曾人雄出席本次沙龙并发表精彩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过去做了10多年投资,现在办医。大家都讲跨界,其实我跨界跨的蛮厉害,过去天天看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里的企业,不同的企业家和创业者,跟他们学习并思考,有很多的感受,现在专业专注于办医。我是2007年开始关注和研究医疗,2010年正式开始做医疗,也投资参与过一些医疗项目,从一个人开始,建过一个医院,这个感受还是很多的,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去年创办了泓华医疗集团,介绍一下,泓华医疗集团是一个投资控股平台,是看了很多国内外的企业和医疗集团的商业模式以后,对我们自己商业模式的一个定位,简单说,泓华医疗集团是用做实业的方式做投资。我们专业专注于医疗这个行业,专注于大医疗行业的全产业链投资并购和运营管理。能够控股的项目我们参与运营管理,不能控股的,我们参股当个小股东也可以。泓华主要有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保险结算、研究教育和投资管理五大板块业务。医疗服务主要是医院和诊所,因为整个医疗服务领域,我们中国在医院运营管理上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中国的医疗服务主要是资源匹配不合理,整个国家医疗资源效率其实还是蛮高,这么多人口,收入增长这么快,社区医院也不少,怎么样提高医疗资源效率,这里面有很大的空间,其实我们国家是优质医疗资源不足,我们泓华在高品质医疗服务这块有蛮大的侧重。

  我们做医疗,首先看国家的政策方向,我们国家医疗改革的政策方向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是保基本,这是铁定的,谁都不能违背的。第二个是市场化,其实市场化将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刚刚开始,给了我们在座的各位一个很大的机会,我们国家在医疗领域将会产生非常伟大的企业,也是这个市场化的导向,给大家一个历史性的投资机会。

  我们另一块业务是健康管理,讲到健康管理,可能我们有一个消费习惯的问题,文化传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我们不太愿意为服务付费,所以这个市场还需要很长时间成熟,但以后的机会肯定很大,包括未来的一些移动医疗的应用,移动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将会有很多革命性的颠覆。

  还有,泓华是一个投资控股平台,为什么搞保险结算和研究教育。其实办医疗,要解决谁买单的问题,要靠保险结算,不管是社保还是商业保险,构建利益相关者交易结很重要,这里不多说。回到研究教育,办医没有研究教育是做不好的,这是我这么多年的非常深切的体会,我跟湘雅、协和、北大清华的医学院,他们的医院,都有很多相关的一些探讨。也包括国外的一些医疗集团,比如梅奥等等,研究教育这块是他们办医疗最基本的保障,在座的各位也是中国医疗产业未来的希望,我在这里毫无保留分享给大家,研究教育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讲,我建过一个综合医院,是从一个人开始,我们创造了非常好的一些业绩,也有很多经验教训,其中感受是很深的。

  投资办医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与医院管理者的沟通方面有很多很多非常突出的问题,是我们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我们这个医疗体系和服务模式都非常僵化,这跟我们的医改政策这个市场化的方向是违背的。普遍感觉,绝大多数医院的办医理念、管理思想、管理观念大多很落后,整个管理理念和办医的理念和方法都是跟这个市场化方向不匹配,整个医疗行业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医疗管理人才非常稀缺。我们是投资人,想必都能感觉到,看到那些医疗企业,大多医疗机构都是医学背景的专家在管理,跟那些医生专家打交道,你跟他市场化运营沟通的时候,没有办法说共同的语言。很多时候,与医院的管理者们在商业模式、投资、财务知识方面,在人、财、物、市场、战略方面根本对不上话。院长们给你讲他的医学的专业知识时,他很兴奋,院长学什么专业,那个专业在医院就得到特别重视,但是商务方面的知识,他们真的不懂。包括一些民营医医疗机构,自认为市场化比较早,取得了不错的经营业绩,自以为很懂医疗管理,其实只是较早利用制度漏洞获取廉价资源办医,甚至习惯于生长在灰色地带,骨子里还是旧体制遗留的办医理念和管理思想,实际管理水平很低而且很落后。当然,还有很多院长不但是医学专家,同时又很懂商业市场、很懂管理,比如湘雅医院的孙虹院长,但这样的管理者实在太少了。

  我们的体验,真正要做好一个医疗项目,最关键是管理人才,是一个好的管理团队,一个好的创始人。医学专家可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和引进,但一个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管理团队,这是很难很难找到的。我们找医疗专家不难,中国比哪个国家都多,不管是临床、科研方方面面的专家多的是,但是真正的具备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管理能力的这种医疗服务管理人才,我们太稀缺了。这个就是我们未来办医疗和医疗服务转型的关键问题,也是中国的医改要成功遇到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们的医改方向是市场化,过去我们所有的这些主要医疗管理者都是医生出身,他们对国际化、市场化这些东西的理解还是计划经济那一套,没有办法跟现在这个市场化匹配。我们泓华非常重视国际化的医疗管理专业人才,好在我们一开始在这方面就非常注重,他们都有海外的医疗管理背景甚至同时有医疗管理MBA的教育背景,他们懂行业,又懂管理,这类人才是我们未来需要下大力气去培养和挖掘的。这样的管理人才,在人、财、物、市场、战略以及激励机制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经验和训练,他对医疗管理的理解,就比我们纯粹的医生出身来做管理的人理解要深刻得多。我说这些话,可能很多现任医疗行业的管理者或许不满意,可不满意也必须面对这个现实,我们的医院管理,在优秀的医疗管理专业人才方面,太少了,太稀缺了。

  关于泓华的投资管理,我们是在医疗产业基金的资金支持基础上,用作实业的方式做投资。其实,现在市场上的产业基金也是非常多,我觉得在投资医院的过程中,市场可能还是有一些浮躁,感觉医疗领域还是有一点泡沫,什么人都在投资医院或准备投资医院,这像前些年大家读做太阳能一样,也许很多会死得很惨。我也跟大家分享一下看法。我以前讲过,包括与戴总也有很多的交流。其实看看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开医院是赚钱的生意,我们再看看美国有几十家医院上市公司,他们的净利率水平也就是2%到3%,我们中国现在有很多的医院看起来赚钱,甚至很多公立医院净利率都很高,不断赚钱盖楼,在我看来,一个是我们的价格方面有问题,就是机制体制上有一定的漏洞,还有一个就是说我们中国的医院对待病人的态度与钱关系很大,我也不能多说了,总之我们中国医院的坏账率很低。但是我们都免不了要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质量安全服务体系,到时候我们的医疗服务机构坏账率将在30%以上、50%以上这是肯定会有的,早晚的事。这是我们投资办医是要考虑的,做医疗是长期的买卖,现在赚钱,三四年以后政策变了以后,或者老百姓的预期变了以后,还能不能保持这么低的坏账率吗?可能是大家要思考的,这个坏账率低是旧体制的原因,既然医改方向是市场化,就必须考虑未来在收入结算方面的一些潜在的风险。

  再向大家提一个小小的建议,我们是代表中国未来健康产业的一个领军群体,希望大家看清楚我们国家现在和过去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特征,就是以收入为导向的安全质量服务体系,我觉得是计划经济遗留的,是不可持续的,必须要改的。这个改的难度非常大,因为涉及到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这些利益很难打破,打不破这些过去的旧的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你这个医改和医疗服务是做不好的。为什么?我们可以问,欧美人为什么跑到印度去看病治疗住院做手术,去泰国,去韩国、日本,而不到中国来?中国有最好的专家,最好的临床科研能力,最多的病案,临床研究能力也非常强,有世界一流的硬件设备、设施,但是人家欧美人不来,为什么?就是我们的安全质量服务体系是以收入为导向的质量安全服务体系,这是靠人的良心,或者靠关系,靠人的情绪来得到健康保障的。而以客户为中心的质量安全服务体系不需要关系,只需要付钱,是市场化的制度化的保障。这个以客户为中心的质量安全服务体系,靠制度来保障你的健康风险和健康安全,是市场化的,这就不难理解欧美人过去为什么不愿意来中国享受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了。中国人均GDP刚过6000美元,整个医疗健康产业刚刚开始大发展,未来的机会很多、挑战也很多。在这里建议大家,要有一个长远的考虑,都在做医疗投资,我们必须有一个长远规划,不能急功近利,要追求长期的回报,也将是一个大的回报。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作长期打算,创新并构建一个新型的以客户为中心的医疗质量安全服务体系,作为我们医疗投资的一个出发点,作为我们办医的一个核心理念。作为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质量安全服务体系,是我们未来办医的不二选择,不管是谁办医,都必须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质量安全服务体系,这才是未来成功的保障,我在这里罗嗦一下,谢谢大家。

  张扬:谢谢曾总,曾总提了两个点,第一个点跟我了解不一样,大部分做医院创业的人,还是缺专业人才,曾总提的缺的还是管理人才,其实他们创业都需要大的医学院,而不是做医学管理的人,这一点待会儿曾总再说一下。另外一个就是长期做医院是一个长期的活,所以曾总从机构里跳出来,不用基金直接投医院,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这是长期资本,所以你最后其实不是用基金的形式做医院,用实业平台是做控股投资的?

  曾人雄:我们泓华还是用作实业的方式做投资,把办医当做事业来做,不是用医疗产业基金直接去投医疗机构。我再强调一下,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都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国家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医疗管理人才更加稀缺。提到这个问题,我再顺便做一个小广告,戴总别笑了,其实也是我们这么多年办医的一个体验,针对需求,投资了这个医疗管理EMBA教育项目。我们泓华集团还成立了泓华管理学院,我们跟白求恩的故乡的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合作做了一个医院管理EMBA学位项目,按照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定位,引进国际先进医疗理念和医疗管理模式,希望能提升医疗管理教育水平,促进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健康发展。毅伟商学院是全案例教学,过去十多年,在全球商学院排名一直是前十名,今年在美国《商业周刊》全球商学院排名第七名,希望大家能选择很好的商学院读医疗管理学位,如果需要我们服务,我们很乐意提供,谢谢。

  张扬:曾总是不是对移动医疗发表一下看法?

  曾人雄:刚才已经提到了,我觉得移动医疗现在更多还在商业探索中,可能会在健康管理方面发挥得比较好,从移动终端基数上看,未来肯定有机会。但从整个医疗环节上讲,移动医疗很难取代医生和患者之间的面对面,这是一个问题,移动医疗还有一个就是合规性的问题,合规性和质量安全保障,这两方面在移动医疗里面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所以,移动医疗企业最现实的办法,就是在健康管理上下功夫,谢谢。

上一篇:一招教你从"口气"辨识健康情况
下一篇:13个人就有一个是精神病患!是时候和医生谈谈你的“心病”